主世界
条目中某些信息已经不符合当前版本情况。
主世界(The Overworld)是Minecraft玩家的游戏征途开始时所在的维度。
目录
生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玩家创建新世界时,主世界是该世界中唯一存在的维度。而下界和末路之地这两个维度都需要进入特定的传送门才会产生。
种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Minecraft中创建新世界需要使用种子,而种子是用作世界生成算法起点的整数。玩家在创建世界时可以自定义种子,也可以让游戏随机生成一个种子。如果玩家创建世界时输入了非整数形式的种子(譬如“Glacier”),则游戏会将其转换成对应的整数(如1772835215)使用。
只要游戏平台、游戏版本和世界类型相同,每次使用相同的种子就都会产生几乎完全相同的世界。除了出生点有微小的差异外,所有地形对应的坐标都会保持一致。
环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世界的环境极其复杂,而且拥有非常多样的特性。
生物群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世界可以依环境特征划分出多种生物群系。生物群系的种类可以决定其所处区域所有的基本地理性质,且几乎所有生物群系都有各自的变种,可以进一步调整环境特征,令环境景观更加理想化。生物群系也会影响其自身规模的大小,控制可生成生物的种类,还可以改变天气等环境行为。
自然结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世界由大量形态各异的地形元素组成,这些元素被称为结构。结构在不同世界中的分布因种子的差异而大不相同。特定的结构在特定的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特定位置生成的结构的种类由此处的生物群系决定。结构一般可以与现实中的景观相联系,譬如山脉、洞穴和湖泊。而像浮岛这样的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当中的结构也会出现在主世界中。
除了这些地形元素以外,自然结构还包括自然生成的建筑物,譬如村庄、地牢和废弃矿井。
昼夜更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世界是唯一拥有昼夜更替的维度,也因此是唯一一个能够由环境变化反映时间流逝的维度。相比现实世界的时空,主世界的时间总是均匀流逝的。所有同在该维度下的玩家,无论其间隔多远,其时间流逝的速度总是相同的。
在白天时,太阳作为强大的光源,能够发出最大亮度等级(15)的光。阳光除了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影响生物的生成,还会产生其他有趣的效果。在夜间,月亮是唯一的自然光源。但月光相对较暗,其发出的光亮度等级只有4,这使敌对生物能够在夜间生成。如果未发生雷暴天气,则夜晚是玩家唯一能够上床睡觉的时段。
昼夜更替的情况可通过时钟来观察,玩家可以在主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时钟查看大致的Minecraft时间。时间也可以通过/time
命令修改。
太阳如现实世界一般东升西落,因此玩家可以通过观察日月的运动来简单辨别方向。
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世界是多种生物的家园。生物的习性各不相同,且可能会对玩家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而根据这些特征,生物可以被分成数个类别。不同种类的生物也拥有不同生成条件,其中包括时间、亮度、生物群系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其他维度(譬如下界)中生成的生物偶尔会通过传送门进入主世界。然而,末影龙和凋灵这样的Boss生物无法使用传送门。
被动型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 |
![]() |
![]() |
![]() |
![]() |
![]() |
![]() |
![]() |
羊 | 牛 | 猪 | 鸡 | 兔子 | 豹猫 | 狐狸 | 哞菇 | 蝙蝠 |
![]() |
![]() |
![]() |
![]() |
![]() |
![]() |
![]() |
![]() |
![]() |
骷髅马 | 鱿鱼 | 鳕鱼 | 鲑鱼 | 热带鱼 | 河豚 | 海龟 | 村民 | 流浪商人 |
可驯服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 |
![]() |
![]() |
![]() |
![]() |
![]() |
狼 | 猫 | 马 | 驴 | 骡 | 羊驼 | 鹦鹉 |
中立型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 |
![]() |
![]() |
![]() |
![]() |
![]() |
蜘蛛 | 洞穴蜘蛛 | 末影人 | 北极熊 | 海豚 | 熊猫 | 蜜蜂 |
攻击型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 |
![]() |
![]() |
![]() |
![]() |
![]() |
![]() |
![]() |
![]() |
僵尸 | 尸壳 | 溺尸 | 骷髅 | 流浪者 | 苦力怕 | 史莱姆 | 蜘蛛骑士 | 鸡骑士 | 骷髅骑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僵尸村民 | 女巫 | 卫道士 | 唤魔者 | 掠夺者 | 劫掠兽 | 蠹虫 | 幻翼 | 守卫者 | 远古守卫者 |
效用型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铁傀儡 |
生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与所有其他维度一样,主世界可以无限生成。然而生成会有所限制,详情见下。
主世界拥有高度限制(Y=256或320[即将到来]),最低通往虚空(Y=0或-64[即将到来]),但往四周可水平延伸29,999,999格。技术上而言,世界的生成是通过建立数个噪声分布来决定地形地貌、区块外观,以及山脉、洞穴系统的状态和分布。
区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区块是世界生成器划分世界的分块,以便管理。区块有16方格宽、16方格长、256方格高,总体积为65,536方块。首次进入世界时,玩家周围的区块会立即生成;随着玩家的移动,新的区块会根据需要逐渐生成。通过调节渲染距离,玩家可以决定载入内存的区块数量,范围为25-1089个区块。
只有指定范围内的区块能够发生活动(生物生成、树木生长、水的流动、掉落物品的消失、生物移动等等),范围以外的区块不活动,且被保存在硬盘上。这种区块管理机制使玩家的计算机免于同时追踪成千上万的方块和实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机制不适用于出生点区块,无论玩家走得有多远,该区块都能够继续发生活动。在无限世界首次引入时(Infdev-Beta 1.7版本),在X轴或Z轴±32,000,000处的区块是“假区块”,超过了这个位置不会有方块生成,尽管仍然有方块显示出来。如果玩家尝试走上这些区块,会掉进虚空。
限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虽然世界的大小是无限的,但玩家可以走出的范围是有限的。在Java版世界的X/Z轴+/- 29,999,984处存在世界边界。世界边界是一面动态的蓝色斜线墙。靠近世界边界会使屏幕泛红。除传送外,大多数生物无法穿过世界边界。越过边界的玩家会承受持续伤害,除非处于创造模式。玩家可以传送的位置最远为X/Z轴±29,999,999,那里有一堵隐形的墙。
在基岩版中,旧世界的大小限制为256×256。世界的边缘处被隐形的基岩所包围。
在Xbox 360版、PlayStation 3版、PlayStation Vita版、Wii U版中,主世界大小默认限制在864×864;Xbox One版、PlayStation 4版和Nintendo Switch版中,玩家可选择更大的世界,从小型(1024×1024)、中型(3072×3072)到大型(5120×5120,Switch版不可选)。这些世界的边缘会被无尽的海洋包围,还会以透明的屏障所隔绝。
方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然生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然生成”的方块包括根据世界种子生成的方块。
图像 | 名称 |
---|---|
空气 | |
![]() |
石头 |
![]() |
花岗岩 |
![]() |
闪长岩 |
![]() |
安山岩 |
![]() |
草方块 |
![]() |
泥土 |
![]() |
砂土 |
![]() |
灰化土 |
![]() |
基岩 |
![]() |
水 |
![]() |
熔岩 |
![]() |
沙子 |
![]() |
红沙 |
![]() |
沙砾 |
![]() |
铁矿石 |
![]() |
钻石矿石 |
![]() |
金矿石 |
![]() |
煤矿石 |
![]() |
绿宝石矿石 |
![]() |
青金石矿石 |
![]() |
红石矿石 |
![]() |
橡木原木 |
![]() |
云杉原木 |
![]() |
白桦原木 |
![]() |
丛林原木 |
![]() |
金合欢原木 |
![]() |
深色橡木原木 |
![]() |
橡树树叶 |
![]() |
云杉树叶 |
![]() |
白桦树叶 |
![]() |
丛林树叶 |
![]() |
金合欢树叶 |
![]() |
深色橡树树叶 |
![]() |
砂岩 |
![]() |
红砂岩 |
![]() |
草 |
![]() |
高草 |
![]() |
蕨 |
![]() |
大型蕨 |
![]() |
枯萎的灌木 |
![]() |
蒲公英 |
![]() |
虞美人 |
![]() |
兰花 |
![]() |
绒球葱 |
![]() |
茜草花 |
![]() |
红色郁金香 |
![]() |
橙色郁金香 |
![]() |
白色郁金香 |
![]() |
粉红色郁金香 |
![]() |
滨菊 |
![]() |
矢车菊 |
![]() |
铃兰 |
![]() |
向日葵 |
![]() |
丁香 |
![]() |
玫瑰丛 |
![]() |
牡丹 |
![]() |
棕色蘑菇 |
![]() |
红色蘑菇 |
![]() |
雪 |
![]() |
冰 |
![]() |
浮冰 |
![]() |
蓝冰 |
![]() |
雪块 |
![]() |
仙人掌 |
![]() |
黏土 |
![]() |
甘蔗 |
![]() |
南瓜 |
![]() |
被虫蚀的方块 |
![]() |
棕色蘑菇方块 |
![]() |
红色蘑菇方块 |
![]() |
蘑菇柄 |
![]() |
西瓜 |
![]() |
藤蔓 |
![]() |
菌丝 |
![]() |
睡莲 |
![]() |
可可果 |
![]() |
陶瓦 |
![]() |
红色陶瓦 |
![]() |
橙色陶瓦 |
![]() |
黄色陶瓦 |
![]() |
棕色陶瓦 |
![]() |
白色陶瓦 |
![]() |
淡灰色陶瓦 |
![]() |
岩浆块 |
![]() |
海带 |
![]() |
海草 |
![]() |
高海草 |
![]() |
海泡菜 |
![]() |
气泡柱 |
![]() |
管珊瑚 |
![]() |
管珊瑚扇 |
![]() |
墙上的管珊瑚扇 |
![]() |
管珊瑚块 |
![]() |
失活的管珊瑚[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管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墙上的失活管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管珊瑚块[仅基岩版] |
![]() |
脑纹珊瑚 |
![]() |
脑纹珊瑚扇 |
![]() |
墙上的脑纹珊瑚扇 |
![]() |
脑纹珊瑚块 |
![]() |
失活的脑纹珊瑚[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脑纹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墙上的失活脑纹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脑纹珊瑚块[仅基岩版] |
![]() |
气泡珊瑚 |
![]() |
气泡珊瑚扇 |
![]() |
墙上的气泡珊瑚扇 |
![]() |
气泡珊瑚块 |
![]() |
失活的气泡珊瑚[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气泡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墙上的失活气泡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气泡珊瑚块[仅基岩版] |
![]() |
火珊瑚 |
![]() |
火珊瑚扇 |
![]() |
墙上的火珊瑚扇 |
![]() |
火珊瑚块 |
![]() |
失活的火珊瑚[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火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墙上的失活火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火珊瑚块[仅基岩版] |
![]() |
鹿角珊瑚 |
![]() |
鹿角珊瑚扇 |
![]() |
墙上的鹿角珊瑚扇 |
![]() |
鹿角珊瑚块 |
![]() |
失活的鹿角珊瑚[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鹿角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墙上的失活鹿角珊瑚扇[仅基岩版] |
![]() |
失活的鹿角珊瑚块[仅基岩版] |
![]() |
蜂巢 |
![]() |
竹子 |
![]() |
甜浆果丛 |
自然创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然创造指某些事件造成一个新的方块在自然原因下出现,而不是因玩家而出现。其中的某些方块也可能属于世界生成的一部分。
图像 | 名称 |
---|---|
空气 | |
![]() |
石头 |
![]() |
草方块 |
![]() |
泥土 |
![]() |
灰化土 |
![]() |
圆石 |
![]() |
水 |
![]() |
红色蘑菇 |
![]() |
棕色蘑菇 |
![]() |
黑曜石 |
![]() |
火 |
![]() |
雪 |
![]() |
冰 |
![]() |
仙人掌 |
![]() |
甘蔗 |
![]() |
藤蔓 |
![]() |
菌丝 |
结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同样是自然生成的,但这些方块只在“生成建筑”选项启用时产生。
技术性信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Java版中,主世界的信息存储在.minecraft/saves/worldname
目录的region
文件夹当中,其中“worldname”是世界名称。
删除region
文件会重置主世界,导致玩家执行过的所有更改和建筑物都会被撤销。
进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图标 | 进度 | 游戏内描述 | 上游进度 | 实际需求(若异) | 命名空间ID |
---|---|---|---|---|---|
![]() | 曲速泡 Subspace Bubble | 利用下界移动对应主世界7千米的距离 | 下界 | 利用下界移动对应主世界两个点至少7000个方块的水平距离。(相当于在下界移动875格) | nether/fast_travel
|
![]() | 脆弱的同盟 Uneasy Alliance | 从下界救出一只恶魂,将其安全地带到主世界……然后干掉它 | 见鬼去吧 | 在主世界中杀死一只恶魂。 | nether/uneasy_alliance
|
![]() | 探索的时光 Adventuring Time | 发现所有的生物群系 | 甜蜜的梦 | 到访这42个生物群系: 如有其他生物群系可以正常到访,进度会将其忽略。 | adventure/adventuring_time
|
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Java版pre-Classic | |||||
---|---|---|---|---|---|
Cave game技术测试 | 地图最初是有限的,并且地形是随机生成的。 | ||||
rd-132211 | 现在地图的地形更改为超平坦。 | ||||
rd-160052 | 地图现在由山丘和山谷组成。 | ||||
Java版Classic | |||||
0.0.12a | 地形起伏坡度变得更浅。 | ||||
地图现在被一片海洋和一层基岩包围。 | |||||
0.24_SURVIVAL_TEST | 现在将会生成更多的悬崖,更长和更窄的洞穴。 | ||||
Java版Indev | |||||
20100212-1 | 加入了昼夜更替。 | ||||
Java版Infdev | |||||
20100227 | 首次测试无限世界,并使用与Indev版本中相同的地形生成器。 | ||||
20100327 | 新的地形生成器,暂时移除花和洞穴。 | ||||
20100611 | 更改了地形生成器。 | ||||
Java版Alpha | |||||
v1.0.0 | 高度限制增加至128米。以前的高度限制是64米(海平面32以上和海平面32以下)。 | ||||
v1.2.0 | preview | 加入了生物群系。 | |||
v1.2.3 | 按F3键可切换调试屏幕,显示玩家的精确坐标。 | ||||
Java版Beta | |||||
1.3 | 玩家可以自定义地图的名称和种子。 | ||||
1.5 | 加入了天气。 | ||||
1.7 | 'f'值被添加到调试屏幕,表示玩家面向的方向。 | ||||
1.8 | pre1 | 地形生成器有重大更新。 | |||
一些生物群系被改变、加入或移除。 | |||||
玩家可以通过在游戏内按F3找到当前的地图种子。 | |||||
现在被动型生物将会和世界一起生成,随机生成的频率降低。 | |||||
边境之地被移除,并替换为虚空。 | |||||
Java版 | |||||
1.2.1 | 12w07a | 世界高度现在为256米而不再是128米,得益于世界文件被转换成了Anvil格式。 | |||
1.6.1 | 13w17a | 较大的水湖不再会在沙漠生物群系中生成。 | |||
1.7.2 | 13w36a | 更改洞穴生成方式,减少洞穴和其他洞穴的交叉。[1] | |||
加入新的生物群系并且更改一些旧的生物群系。 | |||||
13w37a | X轴或Z轴绝对值等于30,000,000处加入不可见屏障,这相当于删除了边境之地的最后残余。 | ||||
1.8 | 14w17a | 加入了世界边界,出现于世界界限的前一个区块中,并且可以被穿越。 | |||
Java版(即将到来) | |||||
1.17 | 21w06a | 将主世界的可建筑范围向上下各延展64格,总高度由256格提升至384格。点此查看示意图。 | |||
21w15a | 暂时将主世界的可建筑范围回退至1.16的状态。 |
漏洞[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你知道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在主世界中方块能够存在的最大数量约为921.6千兆(9.216×1017),预计可从中心往4个方向外延伸30,000,000米。
- 如果有人创造了与地球尺寸大小比为1:1(1方块=1米)的地图,其约由510.9万亿(5.109x1014)个方块构成。
- 假设地图厚度为1个方块,每个方块仅占用1字节,则文件大小约为475,800 GB(464.7 TB)。
- 与一个月球一样大的地图约由37.95万亿(3.795x1013)个方块构成。
- 这意味着文件大小约为35,340 GB(34.52 TB)。